close
管教孩子 從「心」出發


如何讓孩子勇於認錯?

每當孩子與別人有了紛爭或是做錯事時,孩子總喜歡大聲告狀或說謊來保護自己,常常讓家長火冒三丈、大傷腦筋,怎樣讓孩子勇於認錯,成為人格教養上的一大難 題。其實,只要您仔細了解孩子不認錯的原因,以及家長在此議題中,教養上常犯的毛病是什麼,相信您就可以找出最好的教導方式嘍!

通常孩子犯錯,都不會、也不想認錯,原因是認錯的後果通常很慘,例如:可能會被大人責罵,要不就是受更多懲罰,如:罰站、面壁思過、不能出去玩等。


從教育心理學角度分析,孩子不想認錯的行為,可能潛藏下列三種訊息:
一、出於生存本能的自我防衛機制
 孩子為了保護自己的安全,免於心理或身體遭受傷害,就算知道自己犯錯,也希望能夠避開懲罰,最好不要被發現;假使被發現了,也會想盡辦法、用盡詞彙來極力掩飾,以求自我身體的保衛。

二、害怕破壞自我形象
  幼兒大約自四歲後,已漸漸具有「自我概念」,了解自己需要獲得父母、師長、同儕的喜歡、尊重,希望保有良好之「好孩子」、「乖寶寶」的樣子,建立自我美好 的形象,以獲得同伴的友誼,父母、老師的誇讚,所以孩子為了維護自我形象,可能就會誓死不認錯,甚至用說謊來保護自己。

三、擔心不再被疼愛
 聰明與敏銳的中班孩子,渴望獲得大人們更多的疼愛與照顧,擔心真的認錯後,大人們從此不再喜歡他,他會失去很多對他重要的東西,所以心想只要「不承認」,他的一切都可保住,一如往常。


父母理性的教養態度是關鍵
  當然,每位家長都希望孩子能勇於主動認錯,且能表現出有教養、有禮貌、良好的人格與氣質,成為一個受我們期待且符合理想的「好孩子」。那麼,您就必須讓孩 子相信認錯後,沒有可怕的責罵或嚴厲的處罰;也讓孩子清楚父母對他的行為要求的底線在哪裡。更重要的是,父母應有正確與理性的管教態度,才能讓孩子接受您 的教導,並且明白父母希望他所達到的行為尺度有多少。

 下列舉出父母需具有的教養態度、作法與常犯的毛病,供您參考:
一、言出必行,說到做到:
  在孩子面前所說的話、所要求的行為標準,大人一定要說得到就做得到,如果大人只是常告誡孩子:「再不聽話、再調皮犯錯就要被處罰!」,可是每次都食言而 肥,孩子是很會察言觀色的,要是見父母屢次都沒有真正的做到自己所說過的話,久而久之,他就會知道父母都是「雷聲大,雨點小」,而不把父母的話當作一回 事;父母在孩子眼中,如果無法建立父母的威信地位,孩子越大,就越無法管教他,這是為人父母的警訊,所以一定要言出必行,說到做到。

 另外,要鼓勵孩子勇於認錯,請不要嘴巴說不會打他或處罰他,可是事後卻又忍不住修理他。這樣孩子從此以後,不但不會主動認錯,還會學到父母反覆無常的行為,所以千萬不要只是嘴巴說說,在孩子面前,說話要謹慎,做不到的承諾或懲處,就不要隨便說出,以免無法建立父母威信。

二、教孩子學習「認錯」的行為與語詞,且不「寵」也不「厲」:
  希望孩子有正確且良好的行為,父母不只要做好自己的「身教」,也要顧慮孩子的認知與行為發展,是否能真正做到?要知孩子年紀小,常常會犯錯;平常的小錯, 就應該及時糾正,千萬不能寵愛與姑息,否則孩子不知對錯標準,將來就容易再犯同樣的錯誤,甚至更大的錯誤。我們教養孩子時,可以「疼愛」他,但不能「寵 愛」他,例如:面對四歲的孩子,想玩姊姊的物品時,可以鼓勵他去詢問姊姊並徵得同意,但不應寵愛成只要他喜歡,都可以拿走;孩子可能會因此習慣犯「不告而 取」的錯,而不知道這個行為是侵犯他人的所有權,反而害了他。

 另外,對孩子可以「嚴格」但 不必「嚴厲」;應用平和的語氣要求孩子,而不是用嚴厲的語氣來威嚇孩子,不然容易造成孩子退縮、膽怯的個性。如言道:「你隨便拿了姊姊的簿子,把它撕破 了。媽媽必須嚴格要求你向姊姊道歉,會主動道歉或認錯的孩子,就越懂事越勇敢。來,學媽媽鞠躬的姿勢與說對不起,我相信你會做得到,而且一定做得很棒,試 試看!你可以成功的,好孩子!」,要讓孩子覺得「認錯」是代表自己很有勇氣,而非丟臉的事,孩子才會養成主動認錯的習慣,父母沒有教其「認錯」的態度與行 為,是剝奪孩子學習事物的機會。

三、應採「溫和或溫柔的堅持」態度,向孩子溝通與解析:
  很多父母斥責小孩,是又吼又兇,甚至對孩子拳打腳踢,都是不恰當的管教方法,孩子向父母學習了「以暴制暴」,將來又變成粗暴的父母或成人。如果您是用溫和 的態度對待孩子,指出孩子的不對之處,並用解釋、分析、講道理的語氣溝通,堅持希望他認錯後能改過,孩子也才能藉此學會用溫和的態度和他人溝通,處理與他 人之衝突,而非只會使用肢體暴力而已。建議您,可使用書面的行為記錄單,劃記孩子每週或每月是否有減低其犯錯行為,適度給予他喜愛的獎勵,來改善孩子不良 行為且增強良好的部分。

四、善用「我覺得……」的訊息,讓孩子了解大人的感受與期許:
  不要用:「你不可以這樣……,你不可以那樣……,你又犯錯了!」等不善意的話,讓孩子反感或認為他是個處處被限制、不被看重的孩子。應常用「我覺得很難 過,我的心情很不好,因為你打了別人或拿他人的東西不還……,如果你能主動認錯、道歉,我會很高興、很開心……。」讓孩子了解大人的感受與期許,會比直接 的斥責、禁止的話語更容易使孩子接受,並學會「將心比心」、「同理他人」,且在被包容的情境下,願意認錯,並符合大人期待盡量不再犯錯。

五、常講「知恥而改進向上」的人物故事,並給予犯錯後補救修正的機會:
  平常可多用說故事的方式,讓孩子知道我國古代,如:「周處」等人物因知錯、認錯後,奮發向上,努力補救缺失,為鄉里爭光,後來均被大家原諒且讚賞的故事, 讓孩子效法。應告知孩子,一個人不怕犯錯,最怕的是不知錯又不肯認錯,能勇於認錯就是知恥,知恥就近乎勇,父母可適度延宕孩子遊玩或好吃的食物之方法,來 警惕孩子記住此次事件,並向對方道歉或為他人服務,給予他一個補救修正的機會。


 孩 子年紀小,就像一張白紙,想把它染黑就變黑,想染成紅就會變成紅色,亦即是最好塑造良好行為的階段;相同的道理,也因為孩子年紀小常會犯錯,為人父母者應 有「包容」但不「縱容」的心態,不可姑息而不教導,也不要孩子認錯也打,不認錯也打的過度懲罰,都無助孩子學會勇於認錯,多「教育」孩子正確的行為,就可 避免「懲處」孩子不正當行為的機會,更能增進親子感情和塑造孩子成為一個具有良好人格的人才。


《摘自巧連智月刊成長版》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LSN0906 的頭像
    LSN0906

    妞+貝+肥 扭媽媽日記

    LSN090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